澳门银河娱乐场,澳门银河官网图片 ">

突泉县牛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突泉县农牧和科技局 时间:2021-03-25 09:33:03 点击量:
分享
下载本页 打印

  为加快实现全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牛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结合本县乡村振兴战略和牛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础

  牛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中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县草畜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发展牛产业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能人带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的措施,牛产业体系初步完善,养殖规模和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具备了发展牛产业的基本条件。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牛存栏达到16.9万头,年产牛肉1.75万吨、年产牛奶5万吨,其中:肉牛存栏15万头(安格斯牛2万头、西门塔尔牛8.7万)、奶牛存栏1.9万头。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 19303 户,户养殖覆盖率达到 41%。其中,牛存栏 50 头以下的养殖户达到 19135 户,牛存栏 50 头以上养殖户 126 户,全县肉牛存栏 100 头以上养殖场 39 家,肉牛存栏 500 头以上养殖合作社3 家,1000 头以上养殖基地 2 家。年屠宰能力5万头牛屠宰加工企业1个。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经过人工授精繁育改良,我县逐步形成了以西门塔尔、安格斯、荷斯坦为主的高代杂交群,牛群整齐度好,生产性能高。全县建成牛改良站点86个,肉牛改良率达到80%以上。三是饲草料资源丰富。全县现有草原213万亩,优质多年生牧草80万亩,可产青干草3000万公斤;年种植青贮玉米面积3万亩,青贮总量2亿斤;有耕地266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10亿公斤,秸秆产量15亿公斤。养殖业可利用饲草料资源丰富。四是生态发展促进产业融合。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年处理畜禽粪污100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3家,年转化秸秆30万吨,秸秆饲料转化率达22%;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系统2个,提高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五是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8年创新建设畜牧120服务体系,该体系由四级服务组织构成,是集防疫、诊疗、改良、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半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已建成畜牧120服务中心1个、服务片区3个、乡镇级服务站9个、村级服务点88个,聘用产业诊疗员37人、产业改良员82人、村级防疫人员265人。到2023年,全县将建成完善1个县级中心、3个联合服务片区、9个乡镇级服务站、188个村级服务点,最终达到以1个服务中心为点带动,以3个服务片区为线牵动,以9个乡镇级服务站为片跟动,以188个村级服务点为面联动,实现点线片面四结合,使全县家畜改良、诊疗、防疫等服务全覆盖,确保了全县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了以电子出证为基础的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严格执行屠宰检疫程序,严把入场查验、待宰检查、同步检疫、宰后处理、无害化处理监督和“瘦肉精”抽检“六个关口”,有效保障了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发展优势

  1、产品需求分析。随着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逐渐由“吃饱”转向“吃好”,更加注重安全、营养、健康、品质、多样,特别是中高端牛肉和奶制品消费日益增长。一是我县牛肉肉质细嫩味美、适口性好、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体增强抗病、抗寒、免疫力均有显著作用,是绿色、有机、健康、安全、无污染的生态健康食品。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二是我县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和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具有安眠、补钙、美容养颜等功效。

  2、政策环境有利。一是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我县发挥优势,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建成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把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提出了“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和奶业振兴战略,成立了由县委副处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牛产业专班。各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和主要村干部为责任人的肉牛养殖办公室,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牛产业发展网络。三是由政府引导,积极争取贷款。县财政在银行存入风险保证金,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扩大贷款面,重点扶持对象自愿申请贷款养牛,每年大约放贷资金在2亿元左右,期限为三年。四是引入养殖保险,防御自然风险。积极探索畜牧业风险防御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及时为养殖的牛购买养殖保险,目前全县有 2 家保险公司承担肉牛奶牛政策保险业务,分别是人保财险公司和大地保险公司。

  3、农牧民养殖积极性高。近年来,依托全县牛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聘请专家对农牧民生产母牛养殖、育肥、销售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当前育肥牛每头纯利润均在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广大群众的肉牛养殖积极性普遍较高。

  (三)发展短板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牛产业面临存栏量不足压力,对照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科学审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科技化水平不高。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殖观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良法、良种、良舍、良料不配套,科学舍饲育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牛生长速度慢、出栏周期长,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虽然牛产业年年有发展,但存栏量仍然较低。

  2、规模养殖比重小,产业化水平不高。养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树品牌、基地接订单、农户组织生产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覆盖面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3、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风险依然较大。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畜产品物联网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养牛生产周期较长,犊牛、架子牛价格偏高,养殖户预测判断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4、产业链条不健全,综合效益较低。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的企业和产品,未形成专用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牛肉、牛奶加工、配送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综合效益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与合作社和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共同体,产销衔接不畅,仍以本地卖肉、对外卖牛为主,效益值不明显。

  三、发展思路、原则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以扩量增效为突破口,以建立绿色有机肉奶牛养殖基地为抓手,以市场为纽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和“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加快良种扩繁、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加快牛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全县牛产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考虑可利用养殖用地、饲草资源、用电用水、环境承载和产业相互关联度高等综合因素,科学布局建设一批百头、千头、万头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肉奶牛养殖示范场,引领合作组织、农户种植优质饲料发展牛产业。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区域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以宝石镇、学田乡、突泉镇、永安镇为主的肉牛优势产区和以水泉镇、六户镇为主的奶牛优势产区,形成生产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牧繁农育的产业格局,示范带动全县牛产业稳步发展。

  3、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落实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基础母牛扩繁增量、人工授精改良、优质饲草种植以及规模养牛场标准化建设,加快优质肉牛生产体系、加工体系以及网络电商销售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牛产业发展。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增强牛产业抗风险能力。

  4、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肉牛产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肉牛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养殖效益。

  5、科技支撑,创新驱动。以提高肉牛个体生产性能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增强良种培育能力,研究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和养殖模式,加快完善良种繁育、饲草饲料供应保障、生产技术服务、疫病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6、农牧结合,融合发展。在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发展青贮饲料、优质牧草,培肥地力,增草增畜,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建设内容

  (一)发展目标

  1、牛存栏总量。到2025年全县牧业年度肉牛存栏达到4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

  肉牛产业。到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达40万头。能繁母牛存栏26万头以上;建成500头以上的中大型养殖场100个;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力争平均每个农业人口饲养3.2头牛,年可从中稳定收入15000元以上。

  奶牛产业。到2025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建设现代化家庭牧场6个、年生产鲜奶15万吨。

  2、营销体系。建成日可容纳5000头肉牛等大家畜交易的交易市场2个;构建县、乡(镇)网络信息营销平台。

  3、产品加工。建成年可屠宰精深加工10万头肉牛企业1个、年可加工3万吨的奶制品企业1个、建成和改造现代化挤奶站6个。

  (二)建设内容

  重点开展棚舍改扩建、粪污处理设施、饲草饲料地、秸秆转化利用、青贮窖、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营销体系及牛肉、牛奶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建设,把我县牛产业建成“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草料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八化”亮点工程,实现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重点任务

  (一)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引进推广与自主培育相结合,加强良种扩繁场、冻精改良点的建设,增强良种供应能力,提高优质肉牛良种覆盖率。到 2025 年,全县建设 2个良种母牛扩繁群场,建成牛改良站(点)150个以上,实现肉牛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二)建设草料保障体系。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引导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形式“集中连片”推广全株青贮玉米、优质紫花苜蓿等种植和收贮加工。

  (三)建设屠宰加工体系。结合现有屠宰资源,优化屠宰布局,推进现代屠宰加工。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牛”向“运牛肉”转变。到 2025 年,建成年可屠宰精深加工10万头肉牛企业1个。

  (四)建设疫病防控体系。完善畜牧120服务体系,提升县、乡两级兽医实验室检测、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疫苗冷链体系,建立免疫效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降低活牛调入、调出疫病传入风险,推动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督促指导养殖企业至少配备 1 名以上执业兽医,开展牛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加强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五)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聘请专家、研究人员担任技术顾问,组建牛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开展改良选育、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奶制品加工等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牛产业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研发与推广相衔接、良种良法相配套,产前到产后全程服务的科技支撑体系。

  (六)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强化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督促养殖企业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兽药饲料投入品台帐等。健全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制度,规范肉牛屠宰检疫,督促屠宰企业履行肉品品质检验主体责任。强化市场肉品经营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市场索证、明示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制度,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督促申报检疫。依法查处不合格牛肉、牛奶上市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屠宰病死牛、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行为。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规划实施后,预计到2025年全县累计可出栏肉牛70万头以上,按每头15000元计,可实现产值105亿元以上,扣除生产性成本10000元,每头从中可获利5000元,70万头可获利35亿元以上,全县年农业人口人均可增收5600元以上;从2025年起,全县每年可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养殖户可获利10亿元以上,全县年农业人口人均可稳定增收8000元以上。再加上牛奶产量年产15万吨,可实现产值6亿元,年可获利1.5亿元以上,全县人均可增收1200元。从牛产业中全县年人均可稳定增收9200元以上。与此同时,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等建设,对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就业渠道、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建筑业、设备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间接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效益。规划实施后,一是加快了我县牛产业发展步伐,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就业压力将起到重要作用;二是降低了饲养成本,利于疫病防控、品种改良和产品安全监管等社会化服务;三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增收,对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三)生态效益。规划实施后,一是大力推广种草养畜为牧而农,可加速土地流转推进种植业从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保护生态植被和生产环境。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大量的粮食秸秆资源,配套沼气建设,实现标准化养殖和粪污无害化循环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农家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促进种植业生产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和做好牛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牛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乡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养殖生产、用地、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指导机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调整畜群结构和畜种结构、改变养殖模式,实施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积极推行多种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向牛产业发展投资。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外购优质能繁母牛贴息和冻精购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有偿社会化服务,为养殖户提供防疫和改良实用技术服务;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盟扶持牛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信贷优惠政策,扶持壮大全县牛产业。

  (三)创造良好环境。将牛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制定年度实施方案,促进牛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建立牛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审批通道,协调解决好立项、用地和环评等实际问题。在牛养殖场(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对贫困户有带动作用、辐射面广、增收效果好的,优先纳入扶持范围。

  (四)加大科技推广。大力引进和培养畜牧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抓好现代畜牧业管理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牛产业发展智力支撑能力。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技术联合攻关,加大育肥牛高效养殖、良种繁育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牧户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途径,全面推广肉牛高效饲养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发挥新闻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牛产业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大造养牛声势,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牛产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指导作用,发挥养殖小区(场)、养殖户、养殖合作社主体作用,发挥养殖能手的带动作用,通过算账对比、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技能,积极参与牛产业发展。

  (六)加强监督考核。将牛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督查考评工作范围,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工作推进落实的督促检查。建立和完善牛产业考核体系和任务目标责任制,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奖优罚劣各项措施,确保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设为澳门银河娱乐场,澳门银河官网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内蒙古突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突泉县人民政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联系电话:0482-5188060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22240002 蒙ICP备17000847号-1 蒙公网安备 15222402007001号

Copyright 2015 www.tq.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482-5188060 举报邮箱:tqxdsjfzglj@163.com